《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重大新药创制”列为国家战略的重大专项,并首次将“药物靶标研究”列入到国家发展生物医药的战略层面,明确指出“靶标的发现对发展创新药物、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也明确“十二五”期间将着力发展“生物”和“新材料”等7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开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和新发感染病等重大疾病早期发现与诊断及个性化治疗研究,进一步推进我省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我省“四化两型”建设的战略需要,由williamhill官网平台作为牵头高校,联合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及湖南恒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分子靶标基础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优势高校和研究所组建而成。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是以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感染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为基础,筛选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并将致病相关生物大分子作为靶点,通过合理药物设计以及基于构效关系研究的药物结构修饰,得到靶向致病相关生物大分子的先导化合物,最终通过靶向给药控释系统,以实现有效靶向给药及个体化治疗。
在考虑了目标任务、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和权责一致等组织机构设立原则的基础上,本中心设立了由主任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平台首席科学家(PI)组成的三维决策执行机构,中心主任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由牵头高校williamhill官网平台著名教授、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支原体学组主任委员、第四届亚洲支原体学组织(AOM)理事长吴移谋教授担任,同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开拓者、个体化医学奠基人周宏灏院士担任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本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肯定,湖南省医学会和湖南省卫生厅分别发函予以推荐,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下发通知,“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批准为培育的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
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机制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深层次地探索。2014年12月在牵头高校williamhill官网平台校内召开了首届“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进一步细化了各成员单位间协同创新的运行模式,修改并确定了一整套长效运行机制,同时讨论并通过了中心近4年的年度研究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为中心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此外,通过进一步加强中心内部资源的优化汇聚,对中心内部拥有的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实验室、7个省部级研发中心以及9个省部级创新团队,按照“系统规划、有效汇聚、优化配置、逐步开放、高效利用”的原则进行整合,搭建了①心血管疾病分子靶标新药研究;②恶性肿瘤分子靶标新药研究;③感染性疾病分子靶标新药研究;④分子靶标新药构效关系研究;⑤靶向给药及个体化治疗5大创新平台。
经过几年的培育建设,本协同创新中心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心目前拥有两院院士、教育部特聘专家、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领军人才,2010年以来,中心共取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31项,获得国家专利3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00余篇,出版各种教材、专著三十余部,取得了一批阶段性科研成果。其中中心主任吴移谋教授带领的团队在感染性疾病分子靶标新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发的“肺炎支原体快速诊断试剂盒”、“鹦鹉热嗜衣原体快速诊断试剂盒”成功进入临床应用,建立的“湖南省重大传染病预警预测创新模式”为我省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周宏灏院士带领的团队率先在我国将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理论和实验室成果应用于临床,已建立72种个体化医学分子诊断方法,开发8个个体化医学检验试剂盒产品,申请相关专利35个,获全国首个“高血压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检测芯片”。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岳建民研究员牵头完成的《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对我国55种中草药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研究,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心研发的脂蛋白脂酶活化剂NO-1886(2003年WHO将其命名ibrolipim)已获得多国新药发明专利。
多年来的培育建设,“分子靶标新药协同创新中心”在医药科学前沿创新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成效明显。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将积极推动我省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研发水平,增强我省在相关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我省医药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